文章正文
产业竞争力是一种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并最终获得利益的能力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2-28 10:31:00    文字:【】【】【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每个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都具有着差异化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适合某些产业发展的客观生产条件,抑或是适合提供服务的低廉劳动力成本。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应将重点集中在所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方面,并在该产品或该领域内进行不断深化。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全面、客观,对现实存在的经济活动机理解释得更加符合实际。该理论以提出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而闻名。

  实际上,很多国家并不具备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但相比而言,比起其他国家,某些产品 或产业的成本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仍然可以生产和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以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最终方向是由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所决定的。

  一国应该将资本集中于生产或出口本国相对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其余的采用进口方式获得,利用这种优势获得中间利益。由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有些苛刻,不太符合经济现实,因此赫克歇尔对其进行了完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提出,在两国产品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水平均衡的情况下,成本的不同导致了两国产品价格的不同,具有更加丰富资源的国家决定着贸易方向。

  金培研究员在竞争优势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工业品角度提出的。金培从竞争力产生的原因、作用的结果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制定了具体分析问题的框架。通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量化衡量一国工业品领域的表现和结果。当市场份额越大、利润率越高的时候,竞争力也就越强。

  从原因角度看,所有能够提高产品利润率以及市场份额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影响整个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分析这一问题强弱的指标还可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考虑。直接因素包括与产品相关的一切产品价格和质量等因素。

  而成本、规模、技术水平和资本等因素是从间接角度考虑设置的。裴长洪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和金培的比较相似。也认为评价这一问题的指标由这两个方面构成。张金昌详细的分析了产业和企业的评价体系。他认为竞争力是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其包括优势、能力、吸引力,相当于盈利能力。

  波特在该领域的研究资历最久,提出了许多知名的理论,为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钻石模型”将影响竞争力的要素提炼为几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撑产业和公司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这4个核心要素14。生产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各种资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这些都决定国家的竞争力;

  需求状况是指该国市场对特定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情况,一般一个产业市场环境的好坏由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来衡量;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上游及其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影响到该产业的竞争力。

  这一影响作用对于具有连带作用的产业和区域能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如公司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一个行业中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与该国在这一领域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另外,如果一个国家某一产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很强,那么在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上一般存在多个竞争对手与其竞争。激烈的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并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除了以上四种因素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就是政府和机遇。由机遇产生的随机事件可能给企业以及国家造成各种影响;而政府可以通过补贴、资本市场等一些政策来影响一国的产业发展。

  六种要素共同构成影响竞争力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这个模型可以广泛用于产业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贡献。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这一概念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主要从成本角度考虑。道格拉斯·诺思更注重制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波特则将视角集中于产业发展环境的作用。综合以上表述,将这一问题的内涵进行概括。

  从直观表现看,产业竞争力是从一国或一个区域出发,建立在一定区域基础上的具体产业的产品具有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产品具有的开拓市场并最终获得利益的能力。具体衡量方式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来考察。

  而生产力间存在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地区或国家同一产业间竞争力不同的深层原因。对这种生产力的评价可通过衡量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实现。具体来讲,在产业范围内讨论结构、组织、效率、技术水平等方面。

  产业竞争力必须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综合发展环境,例如文化、体制、政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否适于某一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对其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从两个视角考察产业竞争力。从结果角度,是反映产业现有的产出水平。同时,从影响这一问题的各种因素出发,能够找出产生这些结果的一些深层原因。所以,产业竞争力是现实力(结果方面)和潜在力(原因方面)的全面反映。

  作为经济发展和繁荣程度大多都位于世界之首的欧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也居世界前列。因此详细了解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和经验,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水平。

  1870-1945年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现代商品零售的形成时期。在这个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期,美国工业化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以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大幅降低营销产品的成本和大量分销体制的建立逐步提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为最明显的表现。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连锁零售商店逐步成长起来。

  最早的连锁商店在南北战争前就已经出现,当时,这家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直接从中国和日本大量进口茶叶然后低价再销售出去。通过这种模式,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很快的开了很多分店,然后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因此可以说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扮演先行者的角色。这种模式也吸引了众多商人,大家开始纷纷效仿。根据美国务部统计,1929年,该业态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6万家,占当时行业总量的10.8%。

  纵观美国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业态模式。在零售业形成初期远博3鼎汇娱乐,市场上主要以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两种形式为主。然而,随着技术创新用于消费领域之后,消费品出现新的形势,庞大的郊区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开始建立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经营业态不断改变,新型力量逐渐登上市场的舞台。

  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消费习惯上,日本与我国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日本零售业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都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年代末开始发生变革。随着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带给日本21世纪的是世界上发达的流通系统和多样化的业态模式。以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为主,辅之以各种各样的新型业态。

  80年代,日本一些大型商业集团都采用大型综合超市这种业态模式发展,也在相当长的一定时期得到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发展速度均超过了传统的超级商店、百货公司。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消费者更倾向于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大型综合超市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大型超市曾经的辉煌已经渐行渐远。

  进而,日本零售业连锁经营这种模式逐渐盛行,并控制了大部分零售业,二战以后,日本连锁零售企业大荣、八百伴、伊藤洋华堂等均凭借这种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型连锁零售集团引进先进的流通技术,逐步增强了零售业对制造业的在市场上的控制能力,同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销售时点进行即时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为止,美国连锁零售业呈现出市场集中化、郊区化等特征。美国这种发达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这一模式占据了整个美国零售业的最大头,掌握着美国零售业的命脉。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人均GDP逐步提高的条件下,大型购物中心已经进入成熟期。发展情况一直比较好的专业店开始与大型商圈相辅相成。

  今日的美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复杂。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不断提高连锁零售业的效率,同时新的业态的不断出现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目前美国的零售业处于历史最高点。但另一方面,其行业和行业内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零售市场饱和。众多的商品数量必将加剧公司之间的竞争,甚至会出现一个公司内分店也激烈竞争的局面。尽管如此,大型商家们仍然不断扩大规模。同时,美国购物中心的面积在近十几年翻了不止一倍。但其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却降到了10年前的一半。因此美国目前明显处于发展过热的情况。

  其次是这一领域业态界限逐渐模糊。零售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商品的经营种类,来创造更多的客户流量。造成了零售业态界限模糊,各种业态的交叉竞争,经营过度,销售规模虽然增长,但是利润却呈现下降趋势。面对美国零售市场饱和的这种情况,未来要想进一步发展,便会进入国外领域从而来开拓新的市场。

  因此,在这样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自身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利用国外市场存在的更好增长机会,美国零售商能够提供国外市场上目前没有的产品、技术来快速占领国外的市场份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脚注信息
恒行5娱乐油漆涂料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C)2009-2010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